I-Chun的心得感想

作者:

分類:

問:請問你們欲解決的問題為何?有什麼資訊讓你們決定解決這個問題呢?(7/29工作坊當天所發生的亦包含在此題範疇)  

I-Chun:在7/29當天的工作坊,我們小組根據用研組的成果討論發想,一起收斂出幾個How Might We問題,並投票選出我們有興趣的題目,分別是「我們該如何讓餐與者擁有讀書人的自覺?」(角色與期待)、「我們該如何幫助新手明確了解讀書會?」。
後來才又根據這兩個How Might We問題發想可能方案,比方說新手小指南(流程懶人包)。 當時我們是透過點點貼紙投票來決定問題,大家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題目,在初步發想方案時也投票篩選了一次,每人有幾張不同顏色的點點貼紙,分別代表一個半月內可行、最有創意的點子(應該是這樣分拉,我有點忘記了),再來是經過一次次線上討論,逐漸聚焦,成品的樣貌也越來越明確。

問:請問你們產出設計方向的過程為何?方便說說你們過程如何一步步產出設計方向嗎?有沒有人負責帶領大家?有使用任何思考、討論的方式嗎?討論過程中有無分工呢?  

I-Chun:我們每周都是用線上討論,大家會約好下次之前要完成哪些東西討論些什麼,然後整理在excel表格、ppt檔案等等,然後阿葉(組長)會帶著大家討論。

問:請問你們後續產出設計的過程中,安排了哪些要完成的事項? 

I-Chun:主要是完成第一版新手小指南後,我們在九月底的大聚上做了一次小指南的實測,同時也設計了大聚的破冰與分組活動流程,當天收到非常多來自各方的意見(參與者、主辦哈林哥與Richard、主持人、組員們),在大聚後順便聚在咖啡廳,有一個小型的慶功宴兼檢討會,我們在後續再將這天的回饋紀錄歸納整理,同時透過問卷蒐集參與者的回饋,接下來會持續將新手小指南內容有進一步的迭代、撰寫活動細流與工作人員的sop指南等等。

問:請問你們產出後續的過程中,如何安排整個程序的時程?方便分享一下最後決定的時間規劃嗎?  

I-Chun:我們好像是從時間deadline來回推的(?),比方說成果發表會、大聚實測、年底大聚都是一種deadline,然後大家剛開始在每周的例行討論上,會討論在什麼時間點差不多要完成哪些事,然後每周討論會可能會有一些微調或機動。

問:分享一些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/ 困難 / 特別的事 / 成就 / 小故事或任何感想都好!  

I-Chun:我因故沒辦法參與到成果發表會,(不過幸好有遠端連線趕上最後結業的部分!),那天也是我們這組要抽籤選九月底大聚上台引導者的日子,我的組員們為求公平公正公開,錄製了一段現場抽籤的影片,有四張紙條上寫著9/31上台,一張寫9/29上台,我抽空看了影片沒多注意紙條上的細節,看到大家抽了籤,都是寫著9月xx號,心想:「哇! 真好,大家一起上台耶!」後來才被告知沒有9/31這一天,所以抽到要上台的人就是我,顆顆。
我們在大聚的時候有很多我意料之外的狀況,和我預先想像的不太一樣時很考驗臨場應變的能力,心裡有時也會焦慮掙扎,我覺得很幸運的是當天小組大家展現無比的默契,關心各小組的狀況、互相回報,同時主持人本丸、哈林哥和Richard也會適時的給予我們提醒與確認,即使當天活動還有很多可以再更好的地方,但看到大家非常熱絡的討論、充滿歡笑且捨不得離場就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。想說的是我們這組太棒啦!

問:分享一些你覺得執行這過程中,覺得很不錯的做法,或是可以更好的做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