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8【親愛的,我們把圖書館遊戲化吧!】 by 王俐絜
撰文作者:I-Chun Chao
發文日期:2018年9月5日
●與遊戲化的前緣
在 SP01 計畫開始前,Richard 在一月初就和我推薦《遊戲化實戰全書》這本書,希望能透過此書,來招募有心積極學習 UX 的朋友一起讀,並且嘗試以其中遊戲化的技巧來規畫讀書會的服務,真的是很有先見之明啊!我的老天爺 XD。
●遊戲化 + Library 的火花
從七月工作訪過後,Library 小組雖然很快地朝著如何將「書」連結到「人」的社群問題上,但後續在線上討論時,我們也面臨該如何讓社群成員更有意願分享組內的書評回饋,讓新手能有更多判斷的依據,知道這是不是他真正想念的書籍。當時,秀秀帶著大家腦力激盪促進書友寫書評的內外在動機,而我也先行讀完了書中內外在動機的設計技巧,便藉此和大家分享了遊戲化八角框架的基礎概念,將先前運用 Realtime Board 做的讀書筆記分享給大家,慶幸的是 Realtime Board 的確是個線上會議很方便的工具,大家即使見不到面,也能在打開 Board 的同時協作討論。
#附圖有小夏精心附註的八角
一開始經由一些案例的說明和大家討論八角框架時,的確也遇到了些瓶頸。由於組內夥伴對遊戲化技巧的理解尚未經由閱讀原書來建構,所以在發想點子時,很容易就會接到周育凱 (作者) 所述的點數、徽章和排行榜設計上,所幸秀秀和 Lucy 對許多線上的書籍服務很有經驗,除了大家開心地分享自己的體驗之外,原先很發散的點子,便很快地聚焦在我們想帶給新手的儀式感和體驗,揮刀斬了很多工程師大大們會跳腳的功能。
若說到優點上,大家在分享點子當下,我便可以在一旁幫大家釐清點子可以歸類在哪個遊戲化技巧上,也同時檢視是否有運用到多個技巧,加深聯結可以運用的內外在動機,當下能激發更多有趣的想法,同時也炒熱了討論的氣氛。
我們在八月時經過兩輪的討論,收斂出三個方向的設計,分別是:
(一)個人書櫃的展示和經營
第 1 個點子運用到 Accomplishment, Ownership 和 Social Influence 這三項核心動力。個人書櫃的設計對於新手來說,除了能夠在通過審核後的歡迎流程中,引導他立即加入一本自己有興趣的書到櫃子裡,也能讓努力導向經營自己的書櫃,而變得更有目標,畢竟沒有經過努力就得到的果實是不會帶來使用者內心的成就感的。有了書櫃的設計後,未來要加深其它的遊戲技巧也會更有彈性。
(二)分享書中經典句子的 Insight 牆
第 2 個點子運用的是 Accomplishment, Social Influence 和 Empowerment 這三項核心動力。我們總有那樣的經驗,對書中某些字句產生共鳴,想要把它記下來,甚至是貼在朋友都看的到的地方,獲得朋友的認同或是鞏固自己地位的肯定。又或者是分享自己獨特的見解,以顯示自己內化了書中的知識,再看看別人是怎麼評論這本書,自己漏看了些什麼,為什麼自己沒有想到這個面向等。
(三)以書為主,知道這本書多少人想讀;多少人在讀;多少人讀過
第 3 個點子主要運用 Curiosity 的核心動力,當書友們開始發現最近哪些書在社群間很熱門,自己卻沒有讀過,或是想要念某本書的新手想知道哪些人可能是他未來的書友等情境,這些都會激發內在的動機,進一步從「書」去嘗試接觸「人」。
●RD、Designer 和 PM 們的歡樂協作
決定 Library 要設計的服務後,我們很快地約了設計師們共同討論 wireframe 的時間,一起放到 Realtime Board 上走過一遍。當天之前才開過里長里民大會,緊接著隔天晚上就要討論了,沒想到三位設計師不約而同的你看我,我看你,大家都沒時間畫完心中的流程,有的人連飯都還沒吃,隔天還要加班的準備白天的作業。順著這樣的情境,我們乾脆捲起袖子,一起在線上畫了起來,原先也曾被 Realtime Board 繪製的功能限制了些想法,後來便開始輪流切換自己習慣的工具一起進行了。
這樣的線上討論令我非常印象深刻,在一些公司裡,通常都要由設計師或 PM 先帶動會議的討論,沒有畫面參考 RD 們就雙手一攤,告訴設計師這樣很難理解需求,但在 Library 組裡,聖凱和 Egg 不僅會在一旁默默地聽,也會提出自己的看法,幫助我們釐清概念和實作的可行性,秀秀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:「RD 們有沒有意見?好,沒有聲音,就交給聖凱跟 Egg 了。」,三百多公里的距離並未減少大家的笑聲,很喜歡這樣輕鬆愉快的討論啊XD
●發表會倒數日曆的小設計
SP01 是個大家一起努力耕耘的過程,原先 Richard 也希望我在這個過程中,以遊戲化的方式服務設計大家XD 我發現在這過程當中,每個人都有很多很棒的 light talk 觀點在當中不斷蹦出來,像是北中南不同的 HPX 文化,這些話語,有什麼方式可以保留下來?於是我開始思考,怎麼讓 9 月發表會里程碑在大家心中擴大重要性,而不被時間和空間的遠距離所侷限,聯想到自己 E-mail 常常會看的設計大神 Quote,再加上倒數日的日曆便蹦了出來 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