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5 【用戶研究組 02 Scarlett & 秀秀的訪談驚奇】

作者:

分類: ,

#5 【用戶研究組 02 Scarlett & 秀秀的訪談驚奇】 by Scarlett Tsai、HsiuHsiu Tan

撰文作者:蘇成愷
發文日期:2018年8月16日

●擬定訪綱與目標族群

用戶研究的訪綱一開始是由秀秀與小組長協調討論出題目,才訂定出比較明確的目標新手,分別是:
C1-才剛加入社團的新手
C2-參加過一個書聚的新手
C3-曾經參加但後來已經沒有參加任何書聚的新手
訂出目標對象後就分別在台中、台南、高雄的HPX讀書會社團發文徵人,預計每個地區各徵三位談對象(C1, C2, C3),並進行訪談。因為我們各自有工作在身,剛開始如果大家有空就會一起參與訪談,反之則分頭進行,再確認彼此的筆記就能知道訪談過程如何。

●資料分析的挑戰

隨後在資料分析時我們遇到一些困難,總計執行兩次大分析和一次筆記整理,再運用Excel整理時間軸,區分不同階段,這樣來回整理了很多次。原本打算用地區來區分新手,整理出三張User Journey Map (台中/台南/高雄),但我們發現新手其實沒有地區性差異,大部分的Journey stage都一樣。

除此之外當我們看到別組依照情緒、認知、期望對句子下編碼(coding)的分析方式時,我們一度討論要不要換coding的方式。不過因為已經採用時間軸區分,加上時間緊迫,我們維持原本的分析方式。幸好我們的目標明確,在做User Journey Map整併時已經大概有個方向,最後也順利地完成了!最終我們以對讀書會的期望來分類兩種新手:目標型新手 VS 超級新手!

●受訪者跟我們想的不一樣

當我們在訪談C3類型(曾經參加但後來沒有繼續書聚)的新手時驚奇不斷,起初我們認為C3會有很多想法、知道自己要什麼,我們很期待知道他們的痛點,結果訪談過程中他們大概花了70%的時間聊社團外其他書聚的事,僅僅30%談到HPX相關的議題。這導致我們在整合C3類型的User Journey Map時遇到困難,受訪者情緒的階段非常多元,原先第一版User Journey Map排版的方式不好閱讀,後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排版,想辦法讓User Journey Map變得好讀易懂。

訪談過程中意外的是,有些受訪者很肯定我們的行動,他們對於有人自願為社群付出、改善讀書會的流程,深受感動,他們也認為HPX讀書會的精神很好,儘管讀書會所提供的大部分資源已經不滿足他們的需求,他們仍然持續關注讀書會的動態,看到感興趣的活動還是會參加或按讚,以這種方式默默地支持讀書會。

另外,我們對於「目標型新手」極具目的性的學習感到非常訝異,他們的學習方式很有策略、對學習的品質非常講究、且會鎖定想交流的人。我們沒有想過,這種人在讀書會的比例其實也並不少!所以當他們對讀書會的期望較大時,若參與的結果不符合期待,他們很容易感到挫折。記得有一位台南的受訪者提及,他很害怕交流,基本上不願意參加有太多不認識人的組別(他稱之為「認識成本」),寧可一步步認識。

但是他藉由擔任HPX說書人的機會突破成長,至少在HPX說書人活動裡面還會有幾個認識的人!還有其他受訪者認為自我介紹是沒必要的過程,除了自己不想講之外,對他人也不好奇,並不特別想知道其他人的來歷。簡而言之,我們看到社交焦慮會發生在參加讀書會的每一個階段!

●當彼此的拼圖,你缺我補

在場勘當天,我們看到其他用戶研究組的User Journey Map竟然有完整的簡報,而我們還僅列出東西還沒整理(還要送印!!!),臨時決定要做到四點把它完成、給他拚了!本來以為送印A1尺寸萬無一失,夥伴們能在一定距離還是看得很清楚,結果拿到的時候也是傻眼了3秒……..,不過我們還是覺得這次的合作非常開心!彼此的時間好約、討論彈性也很大,我們都很喜歡開放式、你來我往、直接明白的討論方式。平常我們忙著工作,只有晚上一個小時的時間,透過互相合作支援,輪流多做一點,其實很快有共識與產出,這過程很像拼圖,你缺哪裡我補、我缺哪裡就給你補足!